AMD5000系,尤其5900x与5950x,pbo2降压超频探讨,全文字7k字警告。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步进b2 b0 AMD5000系,尤其5900x与5950x,pbo2降压超频探讨,全文字7k字警告。

AMD5000系,尤其5900x与5950x,pbo2降压超频探讨,全文字7k字警告。

#AMD5000系,尤其5900x与5950x,pbo2降压超频探讨,全文字7k字警告。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     zen4发布在即,3000入手了一块2219周期b2步进的5950x,将原先的5600x替换掉。在网上四处搜罗pbo相关文章,教程等,尝试超频5950x半个月左右,将一些心得与总结记录下来。

目录

一、写在最前

二、amd5000系cpu体质浅要分析

三、网上关于pbo2的一些看法,想法与分歧

四、我关于网上论调的看法

五、我观察的pbo特性

六、我个人推荐的pbo调试方式

七、写在最后

一、写在最前

我的配置如下

主板:华硕重炮手毁灭之刃限定款(槽点太多这个板子)

cpu:5950x 2219周期盒装

电源:海盗船sf750

显卡:3080ti水禽

内存:阿斯加特博奇拉3600c14特挑

固态:pm9a1 1t

散热:vk360 硅脂是tfx

机箱:机械大师c34pro

风扇:两个冷排都是t30一共5把,前脸两把p14,后置一把猫头鹰a12x15

    t30有没有效果最近网上争议也比较大,我之前用的也一直是利民的扇子,但是由于利民扇子似乎寿命不长?并且确实轴噪很大,真的受不了,于是换到了猫头鹰的扇子,然后发现猫头鹰扇子性能确实?嗯?于是才又换到了当时所谓最强的t30,t30我个人觉得这扇子做工性能噪音都还挺好的,可能遇到intel的cpu会更好,现在压5950x的冷排经常出现t30吹出来的风是温的,冷排也不是很热,但是5950x已经上80了,实际上就还是积热的问题,我也是绕着5800x走的,难以想象5800x的积热有多夸张。

    这个主板呢,第一条m2没有马甲,第二条m2是公用的总线,没有type e的母座意味着机箱前置c口废的,除非上转接,没有aio专用4pin,只有opt,opt又是和cpu fan绑定的,如果你接水冷那么待机下很可能温度下不去,毕竟温度低转速也低,热量传导也慢,所幸是个粉色主板还挺好看的。

二、amd5000系cpu体质浅要分析

    5600x,5800x,5900x,5950x,这四款cpu,最拉体质应该是5600x,拉中之拉,5800x和5950x的平均体质最好,5900x中间,但问题是5950x的平均体质最好是因为ccd0里的核心好,这里面上5g的核心可能会有3到4个,甚至更多,我就有4个,体质非常之好并且雕,但是ccd1里的核心就,呵呵,我有4个核心只能在4.75或者4.8往下徘徊,平均下来5950x的整体体质还是被拉低了很多的,有一种买ccd0送ccd1的感觉,ccd1像是个5600x。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5950x和5900x的max boost clock override拉不了太高,不能无脑+200的原因,部分核心体质真没那么好。

三、网上关于pbo2的一些看法,想法与分歧

    以下pbo特指pbo2。

    pbo分为两种,自动pbo和手动调节曲线进行pbo,如果只想开启pbo而不想花上一周有余的时间摸索cpu单核心体质,我的建议是开启pbo后全auto,不要听信网上全核降压-30,黑屏重启全核-25直到稳定的非正确言论,尤其那些所谓简单教程,指在让你抄作业的,pbo的作业只能全auto,非auto而需手动调节参数的pbo没有任何抄作业的可能性,最终结果就是没有任何核心是稳定的,并且该省电的无法省电,该冲高频无法冲高频。pbo带来的不稳定也是非常致命的,不仅高频下因积热引起的高温无法有效解热,低负载下电压不足也会带来的黑屏重启。

    纵观这两年关于pbo的教程,说法与论调,我个人感觉是根据agesa的更新一直在动态变化的,早期的pbo教程与现在的pbo教程虽然大致方向相同,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有非常多不一致的地方。

    简要分析一下网络上在pbo过程中关于同一个要点的不同态度。

    第一,关于降压超频的navigate值。一种论调是每个核应该尽力降低,在稳定范围内压到最低值,获取降低的电压和较低的温度,这也是大部分人选择pbo降压超频的原因,另一种论调是,金银核保电压,navigate值不应该很低,应该有足够的电压去冲击高频,而其他普通体质核心应该能低则低,降压降温,当然这两种情况都是需要保证最雷的核心稳定,电压给够的情况下。

    第二,关于ppt,tdc,edc这三个数值的选取。以5950x为例,常见的数据可能是999,999,999三个所谓不设限,或者1000,1000,120,或者是看似合理的300,200,180又或者是直接选择主板数据,这三个数据主要是对于edc的争议比较大,尤其在bios更新前pbo砍三缓速度的问题,网上有测试数据显示5950x的edc在180到200之间能够保持三缓的最佳速度,一个甜品区间,但另外一种说法是edc较高会影响cpu的效能,建议从140开始降低直至无法开机到这个临界值。

    第三,max boost clock override这个数值的选择。一般而言非大雷+200mhz的情况下,都是能开机的,当然,大部分教程就是x10,然后该项选择200,然而这项并不是所有cpu都适用,尤其多核心的5900x和5950x,其中5950x根据chh的摸摸卡大佬表示“大部分或者几乎所有5950x只能+0或者+50mhz”,这个数值不建议随意+200。

    第四,cppc是否关闭。部分文章说可能涉及到“延迟”的问题,具体数据我并不知道这个由于核心或者ccx切换带来的延迟到底是多少,对游戏卡顿到底起多大的问题,可能5600x一类核心数较少的cpu关闭cppc无伤大雅,像5950x一类可能还是需要cppc这一切换核心,优选核心功能。

四、我关于网上论调的看法

    首先第一个问题,navigate值多少比较合适,尤其对于金银核心,贴吧有一种说法是,navigate值的意义,不仅仅在于降压降温,而是一种兴奋剂,越低的值能允许并且带来越高的频率。我是认同这种说法的,我的金银核心是7和0号核心,通过hydra摸降压曲线ccd1内的全部核心都是可以-30的,ccd0的一半核心-30,其余21到26不等,金核心,7号核心-17,0号核心银核心-9,hydra是考虑了金银核心电压是否足够的情况的,当然我的银核心,最低测试下来也只能到达-13的数值,再低就会因为电压不够在高负载或者在高低负载切换瞬间重启。在此基础上,不调整其余核心降压曲线,仅调整金银核心,并且bios内设置不变的情况下,两个核心navigate值恢复成0,或者改为5,亦或者在原基础上+5,单核成绩大不相同,并且游戏中实际频率也不同,navigate值越大,游戏中频率越高,0或者5或者小于10的情况下,csgo测试频率在4.75左右,navigate值来到15左右,csgo频率为4.85,当navigate值来到20,频率在4.95左右,并且出现5g甚至5.05的频率,可见navigate值越低,频率上限越高,当然这是在散热足够情况下,如果我的散热情况更好,频率可能会更高,目前csgo运行cpu温度为70,烤鸡85左右。在我的测试过程中,明显因为navigate值的提高而导致单核频率,乃至全核频率的提升。

   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,我也发现金银核心的navigate值的变化,也会导致全核高负载下频率的变化,从5提高到15的过程中,r23全核频率在同室温下从4.4提升到4.55左右,fpu单烤从4.35提升到4.45左右,这些变化都仅仅因为金银核的navigate值提高,峰值温度也没有变化,并且理论上其他核心全核高频明明能够更高一些,但却因为金银核心的navigate值的变化导致了一个较低的全核水准。

    常规而言,我们说越雕的核心,navigate值默认条件下能够降的越低,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,5950x的ccd1内的核心体质一半都是很雷的体质,在单核极限测试下,大部分核心只能跑到4.75或者4.8的水准,没有一个核心能够达到5g频率当然这是在我的散热条件下,而同等散热条件下ccd0内的核心却能够轻松上到4.95,5.05的这种数据,然而ccd1内核心的navigate值却能够确确实实-30而不重启,我的5950x就是如此,ccd1内核心可以全部-30,并且在我做的稳定性测试和压力测试中,没有一次重启是因为ccd1中的核心,而ccd0中,虽然近乎一半的核心也能做到-30,但是最为关键的两颗金银核心,却只能-9和-17,我尝试过将金核心提高到30,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银核心在不加压的情况下,只能做到-13左右的水准,再低就会黑屏重启,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标注的金银核心不一定是最好的核心,确实可能,但是随着5950x工艺来到b2步进,标定的cppc优先级已经和实际的核心性能差距不大了,而我手上的这颗5950x也确确实实是这两颗核心能够boost出最高的单核水平。

    所以针对第一个问题,大致的总结是,先明白一个事实,最雕的核心并不一定能够获取最大的navigate值,cppc的优先级是非常有参考意义的,其次就是在电压给够能够保证稳定性的情况下,金银两颗核心的navigate值越低,对于单核和多核的性能与效能都是有出色的提升的。

    关于第二个问题,ppt,tdc与edc数值的选取。这个网上没有定论,我也非常苦恼,因为多种数据的组合确实能够影响性能的表现,但又确实影响的不是很明显,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edc这个数值。edc我尝试过220,200,190,185,180,140,130等数值,确实如网上所言,edc对于三缓的读写有一定的影响,我倒是暂时没有体会出对于能效的影响,不在180到200区间内的edc,很容易导致三缓的读写有1到2个都不在1000以上速度范围中,当然理论上来说每一个主板都有每一个主板的特性数值,应该自行尝试,非常不推荐无脑1000,无脑999的参数设置,虽然你设置这么多,他还是会卡死在主板的性能安全范围内。但我在chh的摸摸卡大佬的回复中,看到了这样的几组数据222,158,200或者208,150,180,当然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和摸摸卡用的同系主板或者怎样,222的这组数值对我而言是非常合适的,三缓保持1000以上,或者1100以上,性能释放又不会产生过热,并且也在主板范围内,因此我也推荐大家可以试试这组数据,切勿无脑999。

   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max boost clock override数值的选取,这个数值理论上来说决定了你cpu单核睿频再加上pbo超频后的极限频率高度,我尤其想对5900x以及5950x用户来说明,由于cpu内核心体质的参差不齐,尤其对于5950x,ccd1中的核心体质其实是非常差的,无脑上200mhz的pbo上限频率非常不妥,你的核心不足以上到如此频率,大部分人的cpu应该+200都不会无法开机,但是你无脑+200的后果就是,他明明上不来那么高,但是你还是要给他那么高的电压让他拼命上,最后的结果就是能效比大打折扣,电给足了,功做不出来,5950x用户设置不同数值去跑cpuz的多核或者去游戏中实测一下核心频率就可以看到,电压是给足了,给高了,温度也上来了,但是核心的波动更大了,多核分数或者单核峰值频率却不见长,甚至有减少的情况,简而言之就是白做工了,5950x可以从0开始尝试,每次上50,看看自己核心频率是否能够在自己的散热条件下有所提高,如果并没有有效提升,我的建议是保持原来的那个值就行了,+50就是+50,+0就是+0,+100就是+100,我自己现在就是+50,并不会比+200频率低甚至反而更好更稳定一些。

    第四个问题是cppc是否关闭,我觉得,5600x,5800x关闭,5900x,5950x开启,如果真的感受到游戏间歇性卡顿,cpu负载曲线像所谓狗牙一样的话。我个人是开启的,因为我希望程序启动的瞬间,cpu调用的永远是我最好的两颗金银核心,而不是随机去调用俩核心,金银核心和ccd1里的大雷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。

五、我观察的pbo特性

    1,不要开fmax,不要开fmax,能效比很差,频率好看但有效频率很低。

    2,华硕主板不要开aitweak里的asus performance enhancer,这个会解锁功耗墙,修改ppt edc tdc的值,但解决的不完全,我的主板实际ppt,tdc和edc会卡在222,150,180,这也导致我误以为我用摸摸卡的参数时能够真实生效,然而关闭该选项后真实的三个数值可以跑在240,160,190这个数据上,哪怕设置的为222这组数据。

    3,不要关闭pss,华硕主板的冷又静,会导致cppc功能的关闭。

    4,cstate似乎对性能与温度并无影响,当然我自己是关掉了。

六、我个人推荐的pbo调试方式

    1,恢复主板默认设置,开启xmp,防掉压开l3,特指华硕主板,其他主板看hydra说明,使用hydra获取降压曲线。当然你也可以用corecycler,不是很推荐ryzen master或者ctr。

    2,将几个小时跑完的最终曲线,填入bios中,开x10,+0,ppt,tdc和edc可以填我推荐的222,158,200或者208,150,180参数,温度墙填个115,虽然没啥用,主板电源全开,cpu供电开130%,能选extreme的就选extreme,防掉压开l3,内存xmp或者你能够测试下来稳定的数值。

    3,关闭cstate,asus performance enhancer,还有sbc,开启pss,cppc。

    4,保存bios设置重启进系统测试cpuz,单核和多核分数,跑fpu单烤看看温度10分钟,再跑个r23 30分钟看看温度,频率,稳定性,再跑个单核r23,看看峰值频率等等测试,就看看系统稳定性,温度,以及全核频率与单核峰值频率。

    5,修改max boost clock override的值,再次测试,进游戏实测频率,看各个测试频率,温度,以及分数是否有提高,无则不修改,有则再加50,此时确定完基础pbo降压曲线,ppt tdc edc数值以及合适的max boost 参数,接下来就该通过调节offset,继续提高金银核心的navigate值。

    6,此时如果你用hydra跑出来的金银核降压值,没有达到30,那么通过offset加压,+0.025,并且将防掉压开l2,即在高频下不补充电压的那一档,然后将所有未达30的核心,将navigate值+5,重启,测试稳定性。

    7,稳定性通过,温度通过的情况下,可以再将navigate值+5尝试,直至不稳定供压不足,将navigate值-2,我个人观察这个值变动2才会有区别,+1或者-1区别不是很大。

    8,如果此时大部分核心离30还是很远,有5以上距离,金银核还在15附近,可以将offset值改为+0.01825或者0.025,再将navigate值+5试试,直至稳定。

    9,如果此时大部分核心已经到达30,金银核在15左右或者20左右,可以尝试将金银核同步+3或者+2慢慢尝试,直至触底,如果存在大雷核心,我的建议是大雷核心每次根据offset值的修改+2,修改金银核值offset值不变时,大雷核心值也不变动。

    10,当然你可以一直加offset,让金银核心也能有足够的电压去摸到30的极限,但是此时就不仅仅是修改值并测试稳定性了,要观察温度和功耗,因为修改offset值是针对全核心而言,这是确值,所有核心都会增加这个确值,因此那些早早达到30或者在30附近的,随着offset的增加,降压的幅度会变得很小,甚至反向增加,这也会带来温度上的增加,影响全核心的效能,因此offset,navigate,金银核心,需要在温度,频率,功耗上寻求一个平衡值。

    最后以我的5950x为例,我在不修改offset的情况下,我的navigate值为9,30,30,22,21,30,26,17,30,30,30,30,30,30,30,30,银核心9,金核心17,max boost clock override为50,fpu单烤全核心10分钟稳定4.4,温度82,r23半小时全核心4.55,温度83,28500左右,cpuz的单核在675左右,多核13200左右,csgo游戏频率在4.8上下波动。

    修改offset为+0.0125,防掉压设置为l2,并不断降低navigate值到稳定的最低值,此时除了金核心为28,银核心为20,其余均为30,fpu单烤全核心来到4.5g温度不变,r23半小时全核心4.6g,温度来到85,分数来到30000出头,cpuz单核来到695,多核13500,csgo频率来到了4.95,其中有一部分时间稳定5g,平均帧提高20,1%最低帧提高5并且更加稳定,20人的128tick社区死斗在2k全高画质下也能稳定400。

    很明显通过结合offset加压和navigate降压的方式,能够让全核以及单核性能有一定的提升,除非你的核心能够默认全核-30稳定不报错,那这个方式一定是更加合适的pbo途径。

    最后说一下温度变化,室温25左右,待机温度从50度降到了40度,满载全核4.6温度从82提升到了85左右,csgo运行温度保持70不变,频率从4.8提升到了4.95乃至5。

七、写在最后

    上述文字如有错误烦请各位指出,我们可以互相讨论,不要像b站某个所谓简易pbo超频教程作者,在评论区讨论就被指为摆弄嘲讽,实则自己不过是不加尝试的四处抄袭拼凑罢了。

    如有任何观点错误或者与您不符,烦请评论区指出,谢谢。

    特别感谢chh的摸摸卡大佬,相比那些纯理论,纯copy的pbo玩家,摸摸卡大佬的文章,回复,评论以及自我尝试的行动,都值得amd折腾玩家学习,他真的太能折腾了。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